HTTP Alternative Services 介绍

共 1769 字 约 5 分钟 8 年前 18 评论

❗ 本文最后更新于 2945 天前,文中所描述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,请谨慎使用。

HTTP Alternative Services(HTTP 替代服务)是今年上半年由 IESG 通过的一项与 HTTP 有关的新协议。估计很少有人能从名字上猜出它是用来干嘛的,本文从解决什么问题、如何使用以及真实场景下的应用三方面来介绍这份协议。

顺便说一下,HTTP 各种协议除了可以在 tools.ietf.org 找到,还可以前往 httpwg.org 查看。后者格式更丰富,阅读体验更好,例如本文介绍的 HTTP Alternative Services 协议也可以通过这个地址查看。

解决什么问题

在 Web 系统中,我们经常有把用户导向不同服务器的需求,例如让不同地域的用户访问离自己最近的服务器。记得我刚上网那会儿,很多网站都会提供电信 / 网通等不同二级域名,供不同运营商用户选择,这无疑增加了使用成本。当前,一般网站都使用 DNS 服务来解决这个问题:按地域、运营商等条件,将用户 DNS 请求解析到最合适的 IP。这种方案需要配置合理的 TTL(Time To Live)时间,太短会造成客户端频繁发起 DNS 查询,影响访问速度;太长则无法让 DNS 修改及时生效。

大型 Web 系统经常会出现某个机房流量过大,需要尽快分流给其它机房这种场景。这时候依靠修改 DNS 解析有点力不从心:一方面由于 DNS 缓存的存在,新的解析不能马上生效;另一方面由于 HTTP 的 keep-alive 机制,已连接的浏览器还会继续使用之前解析到的 IP。

而 HTTP Alternative Services 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:服务端可以将自己的替代服务地址以协议规定的方式告诉浏览器,对于支持这个协议的浏览器来说,后续请求都会使用新地址。

协议规定的替代服务地址由三部分组成:协议、主机名和端口。也就是说一个网站的替代服务,可以部署在不同 IP、不同端口,甚至使用不同协议。

不同于使用 30x 状态码进行重定向分流,HTTP Alternative Services 只改变浏览器获取资源的网络方式,上层应用不会感觉到任何变化。以下是两个示例:

http alt server in firefox(截图一:Firefox 48.0.1)

在截图一中,浏览器通过 TLS 加密通道发起了 HTTP/2 请求,但上层拿到的 Request URL 仍然是 http:// 开头的地址,浏览器地址栏也仍然显示为 http://

http alt server in chrome(截图二:Chrome 54.0.2835.0 canary)

在截图二中,浏览器将请求发送给了服务器 444 端口,而上层拿到的 Request URL 没有任何变化。

如何使用

对于 HTTP/1,协议新增了一个响应头部 Alt-Svc,用来指定替代服务地址,它的基本格式如下:

Alt-Svc: h2="alt.example.com:8000", h2=":443"; ma=2592000; persist=1

h2="alt.example.com:8000" 这部分内容定义了替代服务使用的协议、主机名和端口,其中主机名和端口可选。多个替代服务之间用英文逗号分隔。

ma 是 max-age 的缩写,单位为秒。显然,它表示浏览器在指定时间内,可以直接使用替代服务地址。

协议还规定,当网络发生变化时(例如从 WIFI 切到 3G),浏览器必须弃用当前所有替代服务,除非定义了 persist=1

对于 HTTP/2,协议新增了一个 ALTSVC 帧,具体定义这里略过。

可以看到,对于 HTTP/1 来说,Alt-Svc 头部必须依附于首次响应,只有从第二个请求开始浏览器才会使用替代服务地址;而在 HTTP/2 中,ALTSVC 帧可以独立发送,浏览器从首次请求开始就能用上新地址。

目前只有 Firefox 完整支持了 HTTP Alternative Services 协议,以下是在 Firefox 中的测试。

首次访问指定地址时,服务端返回了一个 Alt-Svc 头部,指定了替代服务地址:

http alt server in firefox

再次访问时,浏览器就会使用替代服务地址中指定的协议、主机名和端口发起请求。这一切对上层应用透明,但发往替代服务的请求头部,会多出一个 Alt-Used 字段:

http alt server in firefox

需要注意的是,尽管我使用 test.qgy18.com 做为替代服务主机名,但浏览器在向替代服务发起请求时,仍然会使用当前页面的主机名。以下是 Wireshark 抓到的信息,SNI 依然是 qgy18.com

http alt server in wireshark

出于安全考虑,协议提出了两点要求:1)所有替代服务必须基于 TLS 部署;2)原网站为 HTTPS 的情况下,替代服务必须使用原网站证书部署。特别地,在 Chrome 中,只有 HTTPS 原网站才能使用替代服务。

真实案例

Firefox 37 基于 HTTP Alternative Services 协议提出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方案:Opportunistic Encryption(不知道怎么翻译,请读者自己意会,后续简称为 OE),我们一起来看下。

我们知道对于 HTTPS 而言,如果没有证书信任链校验机制,无法抵御 MITM(中间人)攻击。但 Firefox 认为,不校验证书的 TLS 网站怎么也比纯明文传输要强,对于那些短期内无法切换到 HTTPS 的网站来说,OE 提供了一种可以使用 TLS 进行传输加密,但不进行证书校验的折衷方案。

实施这个方案只需以下两步:

  • 部署 HTTP/2 over TLS 服务,允许使用自签名证书;
  • 给网站响应头部加上:Alt-Svc: h2=":443"; ma=600

当用户通过 http://yourdomain.com 访问网站时,对于能够识别 Alt-Svc 的浏览器来说,后续所有流量都会使用新协议(HTTP/2 over TLS)、新端口(443)。同时对于上层应用来说,URL 依然是 http://yourdomain.com,没有任何变化。也就是说,OE 在提升安全性和性能的同时,无需对 Web 应用代码作出任何修改。

但在 OE 中,用户首次访问还是走的 HTTP,响应很容易就被篡改,从而去掉 Alt-Svc 头部;即便是后续使用基于 TLS 部署的替代服务地址,由于浏览器不校验证书,还是很容易被攻击。所以,它只能将 HTTP 网站从极不安全提升到不安全,作用有限。

有趣的是,Firefox 37 推出 OE 之后,很快就被发现存在巨大的安全问题,官方不得不迅速推出 37.0.1 来禁用 OE。当然,产生问题的原因是代码实现上的疏忽,修复 Bug 后,Firefox 又重新启用了它。

Chrome 并不打算支持 Opportunistic Encryption,考虑 Firefox 当前的市场占有率,我个人觉得对于 OE 方案,大家了解下就可以了。

本文链接:https://imququ.com/post/http-alt-svc.html参与评论 »

--EOF--

专题「HTTP 相关」的其他文章 »

Comments

Waline 评论加载中...